关于对朝阳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
第3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胡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重大突发事件下城市应急物资保障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我局始终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工作原则,制定了紧急状态下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联动机制,健全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局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根据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疫情防控工作需求,我局会同市发改委启动紧急调拨程序,积极开展应急物资调拨工作,有力的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3。截止疫情结束,累计向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调拨帐篷、折叠床、棉被、棉褥、棉大衣等各类应急物资2481件。针对2021年11月份突发的暴雪灾害,我局在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和应急物资的同时,会同市发改部门有序组织发放市级应急物资,用于开展受灾群众冬春生活临时救助工作,累计调拨发放棉被、棉褥等应急物资1696件,有效解决了部分受灾群众临时取暖问题。
二是完善应急物资使用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辽宁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辽宁省省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由发改委牵头,会同市应急局、市财政局共同制定了《朝阳市市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朝发改发﹝2022﹞176号),针对应急物资的计划采购、储备管理、调拨调运、使用回收等各环节,明确了部门职责,为我市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与布局。目前,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储备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救灾、抢险救灾及捐赠物资约1316000余件,其中,防汛抗旱物资640000余件、防火物资1000余件、救灾物资450000余件、捐赠物资5000余件、抢险救灾物资220000余件,价值近2595万元。在加强政府应急物资储备的同时,我们注重优化物资储备布局,以朝阳市减灾委员会的名义印发了《朝阳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家庭个人储备相关应急物资。同时,市商务部门与全市52家企业签订了生活必需品保供协议,确保在重大突发事件下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基本需要。经统计,全市保供企业生活必需品库存总量约2.3万吨,其中,粮食5540吨、食用油1050吨、猪肉5210吨、鸡蛋784吨、水果1016吨、蔬菜1140吨、液态奶330吨、其他1625吨,可保障全市居民生活必需品稳定供应7天以上。
四是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化应用。充分依托国家应急管理部开发的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全面采集和监测各级各部门各类应急物资信息和应急物资储备库信息,系统排摸和梳理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需求,根据风险评估及时动态更新应急物资分类,科学调整储备数量,优化应急必需品的储备规模和结构,切实提升应急储备物资的效能。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一方面健全应急物资保障跨部门合作机制。健全由发改、应急、财政、卫健、工信、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住建、水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和应急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应急物资保障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应急物资保障预案和紧急调运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建立预案演练和考评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一方面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和品种。分灾种、分层级、分区域开展应急物资规模需求研究,科学确定并合理调整各级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规模,并完善应急物资更新轮换机制。明确市、县、乡三级应急物资储备指导品种目录,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完善。另一方面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6号)中“地方层面满足启动本行政区域Ⅱ级应急响应的物资保障需求”,目前我市各级应急物资储备数量远不能满足要求,计划采取逐年增加的方式,力争在“十四五”末期达到满足启动我市Ⅱ级应急响应的应急物资保障需求。
三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信息化平台应用。目前我市对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应用的还不够充分,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应急物资资源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全市应急物资资源互联互通,同时加强部门协同作战,对应急物资全程监管、统一调拨、动态追溯、信息共享,一旦遇到紧急事件,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信息、锁定物资,推动应急供应保障网络更加高效可控。
朝阳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5月23日